2014年10月16日,贝尔格莱德的大街被坦克履带的轰鸣声与军乐队演奏的《向德里纳河进军》填满。这场名为“成功者阅兵”的庆典,表面上留念二战成功,实则是一场精心编列的戏曲。游击队的红旗与切特尼克的黑鹰旗在人群中若有若无,折射出前史的撕裂。当国家电视台将镜头对准受阅部队时,圣萨瓦大教堂的地下墓室里,一群身披黑衣的老妇人正为“1944年贝尔格莱德陷落日的受难者”点着蜡烛。掌管典礼的东正教神父低声吟诵:“那些被游击队处决的人,不是叛徒,而是基督的羔羊。”
这种回想的割裂并非偶尔。自2000年米洛舍维奇政权垮台以来,塞尔维亚就成为前史回想抢夺的主战场。从前的“公民解放战役”叙事被系统性解构,切特尼克运动——这支二战期间与轴心国协作、战后被南斯拉夫法庭定为叛国者的保皇派装备——被从头包装为“民族英豪”与“受害者”。这一进程与后社会主义转型中的国家合法性危机、巴尔干地舆政治学博弈以及代际回想断层严密交错。
1945年后的南斯拉夫,铁托政权经过“公民解放战役”叙事将游击队刻画为多民族反法西斯的仅有合法代表。国家博物馆的常设展厅里,德军钢盔与切特尼克的“黑手党”徽章并排陈设,标签上写着“祖国的叛徒”。教科书着重游击队的阶层特点:他们不仅是兵士,更是“炸毁封建残余、解放妇女、打扫文盲的社会革命者”。这种叙事在1960年代到达高峰,其时贝尔格莱德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史诗片《苏捷斯卡战役》(1965)中,切特尼克军官被描绘成酗酒虐民的恶棍,与风姿潇洒的游击队指挥官构成鲜明对比。
但是1971年,塞尔维亚科学院前史研究所的研究员米洛拉德·埃克梅契奇(Milorad Ekmečić)在内部会议上指出:“咱们过于简化切特尼克的复杂性。他们在东部塞尔维亚的确安排过反抗行为。”这份陈说被当即封存,但复印本经过地下途径流入持不同政见者圈子。1980年代,跟着经济危机与民族主义昂首,这些“异端史料”成为反体系知识分子的弹药。
切特尼克运动的矛盾性为后世争议埋下伏笔。1941年德军侵略后,德拉扎·米哈伊洛维奇在拉夫纳戈拉山区树立指挥部,初期确曾突击德军补给线。英国特别行为处(SOE)奸细威廉·迪金(William Deakin)1943年的陈说记载:“切特尼克在塞尔维亚西部破坏了三座铁路桥。”但同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后,盟军发现切特尼克与意大利占领军达到隐秘协议:后者供给兵器,前者许诺不进犯轴心国部队。美国战略情报局(OSS)档案显现,米哈伊洛维奇甚至在1944年致信德军指挥官,提议“联合铲除波斯尼亚的游击队据点”。
1946年对米哈伊洛维奇的公判持续了45天,167名证人出庭,包括被切特尼克强征为“人盾”的波斯尼亚乡民。庭审记载显现,当检察官出示切特尼克在弗拉涅(Vranje)残杀67名妇孺的相片时,米哈伊洛维奇回应:“我的部队需求震撼通敌者。”这份原始档案在1990年代奥秘失踪,直到2016年才被独立记者在尼什市某前隐秘差人库房的废纸堆中发现。
1992年,米洛舍维奇政权推出新版前史教科书,将游击队重构为“塞尔维亚民族的守护者”。书中新增章节着重:“在克罗地亚独立国(NDH)的逝世集中营里,塞族员是仅有被系统性灭绝的集体。”这种叙事将反法西斯奋斗简化为民族受害史,为其时正在进行的克罗地亚战役供给合法性。1995年斯雷布雷尼察大残杀期间,国家电视台重复播映游击队解放亚塞诺瓦茨集中营的纪录片,旁白着重:“前史再次证明,只需联合的塞尔维亚才干阻挠灭绝。”
在官方言语坚持含糊的一起,民间回想实践悄然转向。1992年5月,首个切特尼克留念聚会在拉夫纳戈拉举办,参加者缺乏百人,主要是流亡者子孙。安排者韦利博尔·约万诺维奇(Velibor Jovanović)回想:“差人起前驱逐咱们,但米洛舍维奇的参谋后来暗示,只需不批判现政权,可以持续活动。”到1997年,聚会人数打破五千,参加者高呼“德拉扎万岁”,燃烧铁托画像。这种改变与东正教会的介入严密相关——1996年,塞尔维亚牧首帕夫莱(Pavle)揭穿将米哈伊洛维奇称为“为崇奉殉道的圣兵士”。
2006年新法案经往后,前史争议被大规模导入司法程序。至2015年,塞尔维亚法院受理12,387件请求,其间5,602件触及切特尼克成员。依据该法,任安在“政治审判”中被处决者均可请求,而1945-1953年的司法档案被预设为“不合法”。诺维萨德大学法学院的武克·武科维奇(Vuk Vuković)指出:“法官常引证1943年丘吉尔赞扬切特尼克的电报,却无视同一时期英国外交部正告其通敌的备忘录。”
典型事例是2012年对切特尼克指挥官科斯塔·佩恰纳茨(Kosta Pećanac)的。虽然前史档案显现佩恰纳茨1941年与德军签署协作协议,法院仍裁决其“为捍卫塞尔维亚公民而献身”。判决书写道:“在极点环境下,与占领者的有限协作是爱国行为。”这种逻辑延伸至教科书变革,2017年版高中前史讲义新增章节,称切特尼克“为阻挠扩张做出战略退让”。
贝尔格莱德的南斯拉夫前史博物馆在2008年阅历完全改造,原展厅的游击队油画被撤下,代之以互动屏幕展现“罪过”。策展人佐兰·米洛萨夫列维奇(Zoran Milosavljević)解说:“咱们要呈现被掩盖的视角。”但在“切特尼克”展区,仅陈设缉获的德军勋章与英国授勋证书,对其残杀布衣的印象材料标示“有待考证”
2001年,流亡六十年的卡拉乔尔杰维奇王室后嗣亚历山大王子(Alexander Karađorđević)回来塞尔维亚。他经过“王室基金会”赞助树立“自在兵士档案馆”,保藏很多切特尼克战士的家书与相片。2015年,该馆推出巡回展览《被咒骂的爱国者》,将切特尼克逃往意大利的道路图与犹太难民流亡道路并排,暗示“他们都是极权主义的受害者”。在王室赞助的纪录片《德拉扎的遗言》中,米哈伊洛维奇的临终遗言被虚拟为:“告知塞尔维亚人,我没有变节。”
在伏伊伏丁那的兹雷尼亚宁市,“被忘记者协会”使用谷歌地图标记出1944-1945年间疑似处决地址,安排“回想骑行”活动。参加者穿戴印有切特尼克徽章的骑行服,沿途分发传单,上面印着被游击队处决者的名字与年纪。协会创始人斯尔詹·米洛瓦诺维奇(Srđan Milovanović)说:“咱们不是否定游击队,但每个石碑都该被看见。”传单上的名单包括多名被证明参加残杀的切特尼克军官,却一致标示为“无辜受难者”。
2015年塞尔维亚为米哈伊洛维奇昭雪,控方律师团队由王室基金会赞助,引进英国前史学家奈杰尔·托马斯(Nigel Thomas)作为专家证人。托马斯出示1942年《伦敦新闻画报》对切特尼克的报导,着重其“为自在欧洲而战”。当检方出示德国档案中米哈伊洛维奇签署的协作协议时,法官以“无法验证签名真实性”为由不予采用。庭审的高潮出现在最终陈说阶段。米哈伊洛维奇的孙女戈达娜(Gordana Mihailović)当庭朗诵1946年判决书片段,忽然撕碎纸张高呼:“这是谎言之布!”这一戏曲性行为被国家电视台重复播映,却未展现她在庭外对记者说的另一句话:“我不关心前史本相,我只想要祖父的肖像挂在每个教室。”
法院指定的前史学家团队堕入品德窘境。贝尔格莱德大学的Slobodan Marković在陈说中着重:“盟军在1944年前一直供认切特尼克的合法性。”但他暗里向搭档供认:“我删除了关于切特尼克种族清洗的一切阶段,不然陈说会被否决。”诺维萨德大学的Milica Tomić回绝签字,并在《政治报》发文揭穿:“司法修正正在制作前史虚无主义——只需政治需求,连纳粹协作者都能变成圣徒。”
塞尔维亚的回想工程显现了,切特尼克从“叛徒”到“英豪”的改变,并非前史本相的复原,而是权利重组的话术。这种重构在世界场域引发连锁反应——克罗地亚借此将乌斯塔沙美化为“前驱”,波斯尼亚的塞族共和国则加快撤除游击队留念碑。
2021年,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的“游击实验室”建议“回想拼贴”项目,将切特尼克、游击队与布衣的日记碎片并置展出。策展人亚斯米娜·佩特罗维奇(Jasmina Petrović)说:“咱们不做评判,只展现战役怎么撕裂普通人的日子。”这种去英豪化的回想实践,或许能为塞尔维亚供给逾越二元敌对的或许——在民族主义与主义的喧嚣中,从头听见前史褶皱里的纤细哭声。